中國日報網10月8日電(信蓮)據路透社10月7日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二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估,為今年第三次。IMF同時還警告稱,歐元區核心經濟體、日本和巴西等大型新興市場國家或面臨增長放緩。
IMF在《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將今年和明年全球經濟增長預估分別下調到3.3%和3.8%。7月時IMF公布的2014年和2015年增長預估分別為3.4%和4%。
IMF還下調較長期經濟增長潛力預估,其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稱之為“未來的力量”已經在削弱增長。
布蘭查德稱,“有來自過去的力量,有來自預期未來的力量...我想這解釋了我們此前連番下修”。
IMF再次敦促各國開展一系列的結構性改革來支撐經濟復蘇,否則面臨經濟停滯的風險。
IMF下調了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的增速預估,稱較富裕國家維持寬松貨幣政策和低利率是必要的。
其還下調了對日本和巴西的經濟成長預估。IMF稱新興市場增長潛力比起2011年的預估下滑了1.5個百分點。
布蘭查德稱,“歐元區經濟復蘇有停滯的可能,需求可能進一步放緩,而且低通脹情況可能轉為通縮。”
他還表示,“若這樣的情況果真發生,這將是全球經濟所遭遇的主要問題。”
IMF當前預計歐元區明年陷入通縮的機率為30%,陷入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幾乎為40%。
IMF警告稱,一旦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FED)明年開始加息,金融市場估值泡沫可能會瞬間破裂。當前市場或許低估了發達經濟體之間貨幣政策背離所導致的風險。
IMF還警告稱,俄羅斯同烏克蘭間以及中東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日益給全球經濟帶來風險,其結果可能是油價遭受沖擊,如果沖突加劇,將導致更大范圍內的貿易和金融動蕩。
由于寬松貨幣政策已經達到極限,各國政府又缺少現金,因此難以提高公共投資,IMF敦促所有國家進行結構性改革,例如改善勞動力市場政策、打擊偷稅漏稅和提高基礎建設支出等。
(編輯:涂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