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6月1日訊 記者何川報道:端午節后,國內期貨市場迎來一波深幅回調,多個期貨品種紛紛下跌。截至6月1日收盤,大連商品交易所鐵礦石、焦煤、焦炭等主力合約當日分別大跌4.22%、4.09%、3.73%;上海期貨交易所螺紋鋼、熱軋卷板等主力合約當日跌幅也近3%,其他的基本金屬、貴金屬、農產品等品種也普遍下跌。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期貨市場回調主要影響因素集中在資金狀況和經濟增速兩個方面。
中鋼期貨認為,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采取緊平衡來引導金融機構去杠桿,降低金融體系流動性風險,預計貨幣政策將維持穩健。另外,考慮到6月份為銀行季度性考核、半年考核關鍵時間節點,因而不排除因銀行回籠資金導致市場資金出現季節性緊張的情況。這種季節性資金緊張風險可能加劇期貨市場波動。
此外,近日國家統計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2%,與上月持平。從構成PMI的分類指數看,市場供需兩端持續擴張。其中,生產指數為53.4%,低于上月0.4個百分點。
華泰證券宏觀分析師李超表示,生產指數下降0.4個百分點至53.4%,顯示生產繼續趨緩;新訂單指數持平為52.3%,未來訂單向上動力不強,且訂單指數依然弱于生產,意味著生產的后續動力將繼續走弱。總體來看,預計經濟緩中趨穩的態勢不變,調結構和防風險仍是政策主基調,貨幣政策仍將維持穩健中性,金融去杠桿將繼續推進。
對于黑色系品種的后市走勢,浙商期貨分析師徐濤表示,鐵礦石方面,5月份下游鋼廠生產利潤豐厚,鐵礦石需求支撐有所增強,但檢修高爐的復產狀況并未達到預期。目前鋼廠按照實際需求補充庫存,但國外高品位礦石的到港壓力仍然較大,鐵礦石港口庫存屢創新高。國內低品位礦的開工率有所下降,市場成交一般,庫存繼續反彈。目前開工淡季將至,在港口鐵礦石庫存創出新高的情況下,鐵礦石供應關系并不會得到明顯改善。
焦煤焦炭方面,中鋼期貨認為,從成本端來看,今年煤礦不再大范圍實施減量生產制度,大部分煤礦早已經執行330個工作日制度,煤炭供給收縮對焦炭價格的成本支撐作用減弱。從需求端來看,近期鋼廠利潤水平處于歷史絕對高位,高爐滿負荷生產,后期上升空間有限,加之當前鋼廠焦炭庫存連續攀升至歷史同期水平,故后期鋼廠對焦炭的補庫意愿不強,難以提振焦炭采購價格。在利潤高企、環保壓力猶存、成本下降、需求增幅有限的情況下,后期焦炭供需矛盾或有所加劇,對價格形成利空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