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3月8日,《紐約時報》發表的一篇文章認為,世界冰箱行業進入“中國時代”,海爾冰箱領跑整個行業。《紐約時報》的文章之所以得出這一結論,主要基于海爾冰箱在近10年中蟬聯全球第一的品牌實力。
2018年1月,世界權威機構歐睿國際發布了2017全球冰箱榜單,其中TOP5榜單中海爾冰箱以17.3%市場份額位列第一,韓系品牌LG、三星分別以6.9%和6.1%的市場份額居世界二、三位;惠而浦以4.6%位列第四。這也是海爾冰箱自2008年以來連續10年蟬聯全球第一冰箱品牌,這標志著世界冰箱行業在經歷了“歐美時代”(惠而浦、伊萊克斯)和“日本時代”(松下、索尼等)后,迎來了“中國時代”(海爾)。
世界冰箱格局更迭:歐美系落寞 中國崛起
事實上,自1918年世界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家用冰箱在美國誕生,到2000年的這80多年的時間里,世界冰箱行業的話語主導權一直都掌握在歐美日韓等國家老牌企業的手中,中國家電品牌則一直充當“跟跑者”的角色。
1918年,第一臺冰箱在美國誕生,一直到1970年,世界冰箱行業都處于“歐美時代”,美國第一品牌惠而浦更是長期占據全球第一地位。1970年之后,韓日家電行業崛起,日本松下、韓國三星等品牌在世界市場上創造了韓日品牌的輝煌30年。2000年后,中國家電品牌迅速崛起,引領世界冰箱行業逐漸進入“中國時代”。其中,海爾冰箱的“出口創牌”戰略在世界范圍內擴張,中國行業領先科技的發明,更是讓海爾冰箱逐漸成為世界冰箱行業最大的“黑馬”。
2008年,創業僅24年的海爾冰箱以超2倍的市場份額從惠而浦手中奪得全球NO.1,從此拉開了中美冰箱品牌之間的差距。2017年,海爾冰箱以17.3%的市場份額奪得全球10連冠,并以4倍的絕對優勢蓋帽美系品牌,足以證明海爾冰箱引領著中國品牌的不斷崛起,甚至站到了世界冰箱行業的前列。
伴隨著海爾冰箱10連冠的誕生,歐美品牌則進入了瓶頸期和頹勢期。在最近的10年里,歐美國家在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和歐美債務危機的持續蔓延后,家電市場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東芝、夏普為代表的日本冰箱企業戰略收縮家電零售業務;美國GE、日本AQUA、新西蘭斐雪派克被海爾整合;美國惠而浦在中國遭遇兩進兩出的尷尬局面,在世界排名更是從第1跌落至第4,份額僅僅相當于海爾冰箱的四分之一;伊萊克斯在中國也難逃貼牌銷售的窘迫局面。
外商參觀2018AWE海爾冰箱展區
中國冰箱品牌看海爾:動蕩中拿下10連冠
對于世界冰箱的整體格局來說,在過去的幾年時間中一直都處在動蕩之中,傳統強勢品牌的不斷并購、退市,一方面加速了市場優勝劣汰,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創新品牌的崛起。其中,海爾冰箱依靠自身強大的競爭力和品牌實力,在動蕩中拿下全球第一10連冠,成為了中國品牌的標桿。
而海爾冰箱之所以能夠成為標桿,首先得益于其海爾持續發力全球化戰略,在全球布10大研發中心和30個先進工廠,產能達到3000萬,實現市場的全面覆蓋。從全球銷售數據來看,2017年全球制冷行業銷量達到1.64億臺,其中海爾冰箱全球銷量占比21.2%居行業第一位,亞太區域銷量占比28.9%,西歐區域銷量占比4.3%,北美區域銷量占比23.2%,中東非區域銷量占比14.7%,澳洲區域銷量占比27.2%,拉丁美洲區域銷量占比9.9%,高居行業榜首。
此外,海爾冰箱還實現了專利與標準的雙重引領。海爾冰箱2017年全球專利公開數為708個,居行業第一。2015年12月,海爾冰箱牽頭制定世界首個IEC冰箱保鮮標準得以成功立項。2017年,卡薩帝F+自由嵌入式冰箱提出的4項標準被中國標準化協會納為《中國自由嵌入式電冰箱團體標準》。
依托全球資源,海爾構建的開放式研發創新體系,更是提升了海爾的自主創新能力。在日前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海爾冰箱提報的“智慧廚房生態及產銷對接云平臺”項目榮膺“長城食品安全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這也是冰箱行業唯一獲得該榮譽的品牌。
事實上,海爾冰箱在13年“人單合一”的探索中,始終能夠率先發現消費者的需求,并整合全球資源研發差異化的產品滿足需求。也正是這樣的發展策略,才使得海爾冰箱贏得了全球用戶的信賴,成就了其10次蟬聯全球第一品牌。
(編輯:王旭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