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久久久久女教师免费一区-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五部門:個人養老金制度將推廣至全國

五部門:個人養老金制度將推廣至全國

來源:中國證券報    2024-12-13 08:31
來源: 中國證券報
2024-12-13 08:3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首批85只權益類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目錄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12月12日消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近日印發《關于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個人養老金制度將于12月15日推廣至全國。

證監會12日表示,根據《通知》要求及時優化產品供給,將首批85只權益類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目錄。

優化產品供給

《通知》的發布實施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障體系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更好發揮資本市場財富管理功能,構建完善“長錢長投”的政策體系。

《通知》明確了相關支持政策,并就公眾最為關注的投資產品、提前支取、風險管理等問題,作出了一系列調整。

根據《通知》,自12月15日起,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均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范圍從36個先行城市(地區)同步擴大到全國。

《通知》要求,優化產品供給,在現有理財產品、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基礎上,將國債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范圍,將特定養老儲蓄、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目錄。

專家表示,新增的3類均為低風險、收益穩的產品,也比較簡單透明,將有利于個人養老金保值增值,為廣大參加人特別是風險偏好較弱群體提供了更多選擇。

證監會12日表示,個人養老金具有長期性、持續性和規模性,通過積極投資資本市場,有利于分享實體經濟發展成果,助力長期保值增值。公募基金行業作為資本市場的專業機構投資者代表,目前已受托管理各類養老金資產超6萬億元,創造了良好的長期收益,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根據《通知》要求,證監會及時優化產品供給,將首批85只權益類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目錄。后續,證監會將強化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業務監管,督促公募基金管理人持續提升管理和服務能力,更好支持個人養老金高質量發展。

強化風險提示

《通知》明確,審慎確定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商業銀行范圍,鼓勵支持商業銀行銷售全類型個人養老金產品。商業銀行要健全線上線下服務渠道,為參加人變更開戶銀行、領取個人養老金等提供更多個性化服務,為理財公司、保險公司等機構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提供便利。

《通知》要求,金融機構根據個人投資風險偏好和年齡等特點,推薦適當的個人養老金產品。做好個人養老金產品資產配置公示等工作,依法依規開展投資咨詢服務,探索開展默認投資服務。加強對金融消費者、投資者的保護,保障參加人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

《通知》明確,金融機構要按照規定做好個人養老金產品資產配置公示和風險等級確定工作。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和金融行業平臺根據風險等級,分類展示個人養老金產品,強化風險提示。

《通知》增加了提前領取情形,明確在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等情形的基礎上,參加人患重大疾病、領取失業保險金達到一定條件或者正在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可以申請提前領取個人養老金,具體辦法另行制定。參加人達到領取條件,可以通過各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全國統一線上服務入口和商業銀行等途徑提出申請并經核實后,由商業銀行將個人養老金發放至本人社保卡銀行賬戶。

領取方式也將更加靈活。參加人可以選擇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并可進行變更。

專家表示,適度提高制度在領取階段的靈活性和包容度,將有助于減少參加人的后顧之憂。同時,在積累階段也能讓參與者更有積極性參與,有信心長期投資。

多家機構認為,個人養老金制度推廣至全國,將為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設注入新的動力。一方面,此舉可讓個人養老金惠及更多居民,有助于提升居民養老儲備意識,推動養老規劃和投資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進一步完善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金體系,促進我國養老體系可持續發展。

就資本市場而言,專家認為,個人養老金制度推廣至全國,有望為市場引入更多中長期資金,促進機構投資者占比和市場穩定性的提升,助力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王舒嫄)

【責任編輯:刁云嬌】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