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總局近日召開2025年監管工作會議,將“加快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擺在2025年重點任務首位。會議強調,要堅持上下統籌、分工包案、凝聚合力,全力處置高風險機構,促進治理重塑、管理重構、業務重組。
業內專家表示,近年來,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形勢嚴峻,2024年改革化險速度顯著加快,已經明確了思路,找到了路徑,形成了齊抓共管、共同推進的良好局面。目前,高風險機構集聚地區,都已形成具體的改革化險方案,正按“一省一策”穩妥推進實施。未來,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工作將加快推進。
化險思路明晰:兼并重組、減量提質
2024年,監管部門全面摸清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底數,配合制定改革化險方案,一批高風險機構得到有效處置。例如,遼寧農商行吸收合并36家農村中小銀行機構,順利承接清產核資后的有效資產、全部負債、業務、網點和員工。
這只是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工作的一個縮影。根據《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4)》,目前,浙江、遼寧、山西、河南、廣西、海南、四川、江西等省(區)改革方案已獲批,四川農商聯合銀行、廣西農商聯合銀行、海南農商銀行等已掛牌開業。
2025年以來,省聯社改革步入“快車道”。1月初,金融監管總局批復籌建江蘇農商聯合銀行,意味著江蘇成為落地新一輪省聯社改革方案的第八個省份。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表示,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的思路已經非常明確,主要是兼并重組,減量提質。具體來看,城商行層面主要是合并,村鎮銀行、農商行層面則是在省聯社改革過程中進行適當地合并、收購;一些地方政府還會發行專項債對重組后的主體進行資本補充。“經歷兼并重組之后,這些中小金融機構基本卸掉了歷史包袱,獲得了更良好的發展基礎。”
不同地方改革的重點和次序應有所不同。“比如,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應將化解風險放在首位,適當組建市級農商銀行和省級農商銀行;而東部地區重在提升法人機構競爭力。”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堅持上下統籌、分工包案、凝聚合力的工作模式,重要的是加強央地協同,充分發揮金融監管部門的主導作用,同時壓實地方的屬地責任,加強信息交流共享和重點任務協同,為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提供更多支持。
夯實銀行保險機構可持續發展基礎
“切實提高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發展能力”,也是金融監管總局2025年的重點工作之一。金融監管總局表示,將督促銀行保險機構強化資產負債聯動管理,苦練內功、降本增效,著力夯實可持續發展基礎。
曾剛表示,強化資產負債聯動,主要是幫助銀行保險機構應對息差收窄壓力。對于銀行而言,息差收窄會影響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減弱又會導致資本補充能力減弱,從而帶來風險核銷能力減弱,導致長期發展基礎受到挑戰。
“息差收窄,則會給保險公司帶來利差損風險。最近,監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制度推動保險公司負債端定價與市場利率聯動,為其更好地管理利差損創造條件。”曾剛表示。
(韓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