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能完成什么?在蘇能股份華美熱電公司答案是:單臺機組實時刷新壓力、流量、溫度數據超1萬個;燃燒參數、蒸汽溫度、壓力等數十個工藝指標完成智能化動態調整;生產熱能覆蓋面積超1500萬平方米……
在日前江蘇省工信廳發布的2025年江蘇省先進級智能工廠名單中,華美熱電公司憑借在清潔高效智慧發電系統領域的卓越實踐,成功入選。
近年來,蘇能股份電力企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與數字化轉型,著力構建能源電力保供、民生供熱保障、綠色數字底座及光伏新能源一體化發展格局,高標準打造全國綠色轉型示范區、新能源創新區、數字化轉型標桿,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行業轉型升級貢獻新力量。
數據驅動 讓電廠“耳聰目明”
一列運煤專列駛入華美熱電公司翻車機房后,先由紅外定位“眼睛”自動化地磅稱重,再經過機械臂RFID車輛自動識別,伴隨轟隆隆的巨大響聲,翻車機“左右開弓”,將上噸重的車廂原地“抱起”完成360度“翻跟頭”,大型“翻車現場”頗為壯觀。
整個燃煤進廠過程無人值守一氣呵成,而職工只需輕點鼠標,便可將煤炭采購、檢驗、入庫、配煤、摻燒等全鏈條信息“一手掌握”,實現生產物料精準輸送、質量信息實時追溯。“每輛運煤車都配備有特別‘身份證’,車牌號、車型尺寸等信息都是提前錄入系統的,從車輛入廠到稱重過磅,再到采樣、計量等,全程都能自動上傳至電廠管理系統生成電子報表,不需要人為干預。”該公司燃運部部長李振愷介紹。
這僅僅是蘇能股份華美熱電公司實現生產運營全場景數字化管控的一個縮影。在先進級工廠項目建設中,該公司充分發揮數據平臺優勢,深度整合DCS、SIS、MIS及ERP等先進生產與管理系統,實現裝置、設備、人員、物料的系統化、信息化、數字化管控,有效消除信息孤島、貫通部門數據壁壘,為打造現代新型火力電廠注入強勁“數智”動能。
“依托先進的系統集成技術,我們實現了機組自動控制、負荷預測、燃料優化等智能化應用,實時動態調整燃燒參數、蒸汽溫度、壓力等工藝指標,實現發電過程的最優控制。”該公司發電部部長蔡永強介紹道。通過智能化改造和系統融合,該公司實現煤耗降低2.5%,廠用電率降低0.8%,預測性維護成本降低16%,全員勞動生產率提升65%;萬元產值綜合能耗降低18%,供電標煤耗降低2.8%,設備消缺率提升3.4%,煙氣污染物排放濃度削減60%,為電廠實現安全、綠色、高效運營插上“智慧翅膀”。
智慧運維 讓隱患“自動現形”
條形碼一掃,MIS檢測數據實時采集、存儲、分析可視化,樣品的“前世今生”全部“記錄在案”;設備檔案、周期峰值、故障和檢修記錄等數據“終身可溯”……在華美熱電公司的各個車間,各類溫度、壓力、液位、流量等傳感器和智能裝備正實時采集生產設備的關鍵參數,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無處不在。
此類數據錄入雖精準詳細,卻難免零散瑣碎,關鍵在于如何從海量數據中深度“淘金”。“我們不僅利用物聯網技術部署傳感器和儀表,實現數據無線傳輸和遠程監控、設備運行數據實時采集,更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對海量生產運營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實現設備狀態預測、故障診斷、優化運行等功能,為電廠決策提供數據支撐,讓數字開口‘說話’。”該公司信息專業工程師張琪介紹道。
張琪繼續向記者描繪著集“智能感知、智能診斷、智能控制、智能運行”于一體的“智能電廠”場景:集控室內,鍋爐區域某一組溫度曲線悄然出現細微偏離,而遍布設備的傳感器網絡實時捕捉到這一變化,以電廠一個大修周期的運行數據作為數據來源進行深度分析,在幾秒鐘內快速識別出潛在故障并提前發出了預警,“#2鍋爐高溫過熱器A區檢測異常溫升,存在結垢傾向。”
通過創新實踐,該公司在電廠全生命周期內推行智慧運維管理,實現設備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故障預警與智能診斷,顯著提高了設備可靠性和安全性,讓組織變得更高效、決策變得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