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久久久久女教师免费一区-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穩就業政策持續加碼 求職旺季迎多重利好

目前是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求職應聘的旺季,各地也正加大穩崗惠企力度,推出各類公共就業服務,全力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穩就業政策持續加碼 求職旺季迎多重利好

來源:證券日報?    2025-06-26 15:05
來源: 證券日報?
2025-06-26 15: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本報記者 張薌逸

6月24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廣東省促進經濟持續向好服務做強國內大循環工作方案》提出,千方百計穩定就業。聚焦重點群體就業,拿出更多有力措施,加強政策支撐、培訓賦能、風險預研,著力穩定現有崗位、拓展就業空間,確保就業形勢穩定。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以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打出政策“組合拳”,在激勵企業吸納就業、支持企業穩崗擴崗、促進勞動者提升技能和就業創業等方面持續發力,促進就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目前是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求職應聘的旺季,各地也正加大穩崗惠企力度,推出各類公共就業服務,全力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多措并舉

助推充分就業

今年以來,在一系列穩崗擴崗政策加力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份至5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5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比4月份下降0.1個百分點,其中就業主體人群失業率保持穩定,青年人失業率連續三個月下降。

6月份以來,抓住重點群體求職應聘旺季,各地各部門進一步加大穩就業力度。

部委層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于6月17日啟動第六屆“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該行動以“職引未來 筑夢青春”為主題,利用100天左右時間,面向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各類勞動者,開發歸集千萬條就業崗位信息,集中組織崗位對接活動,助推高質量充分就業。

地方層面,各地紛紛加大穩崗擴崗支持力度,加強就業公共服務。

黑龍江于6月18日發布通知明確,拓展穩崗擴崗專項貸款支持范圍,加大金融助企穩崗擴崗力度。

還有地方運用數字化手段創新就業服務。例如,由浙江省總工會與貴州省總工會聯合打造的“甬黔同心·職造未來”就業直播活動于6月19日舉行,共匯聚30余家寧波知名企業,招聘人數超1700人。

目前,直播帶崗作為數字技術與公共服務融合發展的創新實踐,已成為解決就業難題、推動人力資源高效配置的重要抓手。

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近日發布的《2024年直播帶崗發展報告》顯示,直播帶崗模式打破了地域限制,來自東、中、西部不同地區的求職者可以同時上線,實現了就業機會均等和平等參與,實現跨省就業協同。調研顯示,通過短視頻直播平臺找工作的群體中,跨省流動就業2024年比2022年提升36.2%。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華德榜創始人宋向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直播帶崗等數字化公共就業服務是提高招聘效率,增強招聘、求職便利性,促進求職者與就業崗位精準匹配的新模式。通過直播等新形式,可以優化就業公共服務,幫助求職者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崗位。

發力培育新業態

擴展就業空間

在優化公共服務、加大擴崗支持力度的同時,政策也正發力培育新業態,擴展就業空間。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俞家棟在今年4月份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落實崗位挖潛擴容實施方案,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消費新熱點打造、重點工程項目實施、基本民生服務提供等重點領域,出臺激勵政策,加大崗位釋放力度。

中關村物聯網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數字經濟、新型消費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為就業市場開辟了新的空間。一方面,這些新興領域創造了大量全新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有助于提升就業質量和優化就業結構。

新業態快速發展已經催生出大量新工作崗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5月份發布的《關于對擬發布檢驗檢測管理工程技術人員等職業信息進行公示的公告》明確,擬增加跨境電商運營管理師、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等17個新職業,擬增加智慧倉運維員、生成式人工智能動畫制作員等42個新工種。

“未來應繼續加大對數字經濟、新型消費等新產業新業態的扶持力度,并根據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需求,優化職業培訓和教育體系,開設相關課程,培養新型人才。”宋向清表示,加強傳統產業與新產業新業態的融合發展也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責任編輯:曹靜】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