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8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賈驥業)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聚焦新型工業化重大戰略任務需要,《意見》提出了目標:到2027年,支持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金融體系基本成熟,產品更加豐富,貸款、債券、股權、保險等各類金融工具在有效防范交叉性金融風險前提下聯動銜接更加緊密,服務適配性有效增強。制造業企業有效信貸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制造業企業發行債券的戶數和規模持續增長,股權融資水平顯著提升。
圍繞上述目標,《意見》推出了18條針對性支持舉措,如優化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關鍵技術和產品攻關;優化傳統制造業金融服務,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轉移金融服務靈活性,助力優化產業區域布局等,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具體來看,更多的“長錢”將用在關鍵技術攻關上。《意見》提到,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激勵作用,引導銀行為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等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技術和產品攻關提供中長期融資;對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企業,適用上市融資、并購重組、債券發行“綠色通道”。
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意見》強調資本要“有耐心”。《意見》提出,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開展“一月一鏈”投融資路演和“千帆百舸”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優化硬科技屬性評價體系,推動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推動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定制信貸融資、信息資源、財務顧問等一攬子金融服務;鼓勵創業孵化機構探索直投、基金、物業租金作價入股、服務換股等模式,投資在孵企業。
對于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意見》提到,要加大對傳統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以及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融資支持力度;推進制造業融資租賃債權資產證券化。
對于新興未來產業的發展,《意見》指出,全面推行“創新積分制”,規范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業務,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基礎軟件和工業軟件、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興產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
《意見》同時強調,要建立健全風險協同防控機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強化重大項目和重點產業的風險評估,及時向金融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共享高風險項目和企業信息。推動金融機構落實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強化信貸風險管理和資金用途監控,防范套取和挪用風險,助力防止“內卷式”競爭。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賈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