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久久久久女教师免费一区-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財經聚焦丨風口之上,“谷子”質量如何保證?

“谷子經濟”體量正迅速擴大,應結合現實問題及時研究、總結,盡快出臺產品或行業標準,確保生產廠家“有標可依”。

財經聚焦丨風口之上,“谷子”質量如何保證?

來源:新華網    2025-08-14 14:53
來源: 新華網
2025-08-14 14: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華社北京8月13日電 題:風口之上,“谷子”質量如何保證?

新華社記者張璇、胡林果、鄭世昌

谷子,即英文“Goods”的音譯,是指圍繞二次元IP周邊商品的消費文化和經濟形態。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4—2025年中國谷子經濟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谷子經濟”市場規模達1689億元,預計2029年超過3000億元。

吧唧(徽章)、立牌、卡牌、手辦……年輕人購買這些被稱作“谷子”的二次元周邊,已成為不可忽視的消費新現象。“谷子經濟”快速成長,風口之上,“谷子”的質量安全與監管也備受關注。

“谷子”質量良莠不齊

近日,杭州一網友稱自己因家中囤積大量吧唧,半夜突發不適被送醫院。“一些年輕人熱衷‘吃谷’。”北京社科院研究員王鵬表示,“谷子經濟”中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問題值得關注。

圖為7月24日廣州地王廣場的谷子集市。新華社記者胡林果 攝

不少網友也在懷疑自家的“谷子”有問題。一位小紅書用戶分享,家里有很多吧唧等“谷子”,他每次打開防潮盒整理吧唧10分鐘左右,都會頭暈半小時,懷疑含有過量的甲醛。

記者梳理網上關于“谷子”的投訴,吧唧、立牌出現污漬、掉漆、嚴重色差甚至彎折破裂等情況不少;材質縮水、尺寸不足、印刷模糊、顏色黯淡等問題也屢見不鮮。

“‘谷子’消費群體大多是年輕人,其中不少是未成年人。產品如果含有有害物質,長期接觸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說。

劣質“谷子”從何而來?

記者調查發現,劣質“谷子”產品在市場售賣的背后,存在使用不合格原料、沒有相應產品質量認證、相關標準適用模糊等問題。

——生產:有的使用不合格原料。

一些非正規來源的“谷子”產品,往往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劣質材料,甚至可能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如過量的甲醛、重金屬等。

全國嬰童用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吳彬表示,就像此前曝光的“捏捏”一樣,可能含有增塑劑或TVOC、甲醛等風險物質,易導致內分泌干擾、呼吸道刺激甚至神經系統損害。若兒童長時間接觸,風險難以忽視。

此外,部分“谷子”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沒有經過嚴格的質量檢測,存在質量不穩定的情況,還有一些“谷子”產品存在易燃、易爆等特性,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銷售:“三無谷子”仍有銷路。

有銷售商透露稱:“‘谷子’新奇、有趣,受未成年人歡迎,利潤空間大,即使沒有合格證,店鋪老板們也可能為了利潤偷偷進貨銷售。”

廣東清遠消費者近期就發現一類“藥丸谷子”,是某熱門動漫IP的“吧唧豆”(徽章),包裝上寫著“谷子緩釋片”,包裝盒上只有一個簡單的使用說明,沒有相應的產品質量保證。

廣東省青少年研究中心原主任曾錦華表示,未成年人好奇心強,對產品質量鑒別能力差,這也給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機。

——監管:新興產品存在監管盲區。

一些新開發的網紅玩具,既不屬于兒童用品范疇,也不屬于學習用品范疇,由于標準缺失,存在監管盲區。

王鵬說,比如AI對話玩具,有電子產品的特性,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具和玩具,缺乏有針對性的質量標準,究竟該哪個部門管,不好判定。

陳音江說,對于“谷子”產品這樣的新興業態,在商品屬性認定和法律標準適用方面都缺少成熟經驗。比如一些造型奇特的玩具筆或玩具橡皮,到底是執行兒童玩具標準還是文具產品標準,邊界比較模糊。

多措并舉護航“谷子”質量安全

風口之上,“谷子經濟”要行穩致遠,產品質量安全規范與常態化監管是關鍵。

對此,浙江、北京等地的市場監管部門正在行動,護航二次元周邊產品的質量安全。

“轄區內‘谷子店’開始增多,已納入我們日常監管。”杭州市拱墅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天水所執法人員傅佳瑋表示,二次元周邊產品均需要符合產品質量法要求。另外,部分玩偶類產品可能屬于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的商品范圍,需要獲得CCC認證證書。涉及注冊商標的產品亦需獲得權利人的授權認可。

陳音江表示,“谷子經濟”體量正迅速擴大,應結合現實問題及時研究、總結,盡快出臺產品或行業標準,確保生產廠家“有標可依”。要對校園周邊商店、文具店及轄區內玩具文具批發店等重點場所加強監管,定期對市場上的產品進行抽查檢測。

針對線上銷售的“谷子”產品,廣州大學法學院教授歐衛安表示,電商平臺要加強對商家的準入審核,對于自稱為定制的商家,需要商家提供詳盡的生產工藝說明、原材料來源證明以及合格的質量檢測報告。

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律師團副秘書長鄧永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前要了解商品材質、生產廠家等信息,拒絕“三無產品”和假冒偽劣產品,以免“踩坑”。

【責任編輯:曹靜】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