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久久久久女教师免费一区-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外資布局中國債市多偏向中長期配置

外資布局中國債市多偏向中長期配置

來源:證券日報    2025-08-14 14:58
來源: 證券日報
2025-08-14 14: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原標題:外資布局中國債市多偏向中長期配置

人民幣資產正在成為國際投資者的重要配置方向。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5年6月份金融市場運行情況顯示,截至6月末,境外機構在中國債券市場的托管余額4.3萬億元,占中國債券市場托管余額的比重為2.3%。其中,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債券托管余額4.2萬億元;分券種看,境外機構持有國債2.1萬億元、占比49.6%,同業存單1.2萬億元、占比27.2%,政策性銀行債券0.8萬億元、占比19.1%。

瑞銀資產管理亞洲固定收益組合主管桂林表示,外資對中國境內債券的配置自去年下半年起再度提速,“第三波配置浪潮”雛形已現。一方面,在全球投資者對美元資產信心的下降及投資非美元資產偏好增加的背景下,資產重新配置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中國債券市場與其他發達市場固定收益的相關性較低,具備良好的分散化配置價值,繼續吸引尋求多元化的投資者。

有望迎來新一輪資金流入

瑞銀證券研報顯示,2018年至2022年,外資機構對中國債券的持倉由2000億美元升至6000億美元(約4.3萬億元)的峰值;隨后兩年略有回落;而自2024年下半年起,持倉再次回升。

中國債券市場對外資的開放力度在不斷加大。“2016年銀行間債券市場直接投資(China Interbank Bond Market Direct,以下簡稱CIBM)渠道開通、2017年債券通‘北向通’開通。從投資的便利性來說,外資配置中國債券市場愈發方便,并且基本沒有額度的限制。”桂林稱,推動外資增配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近年來全球投資非美元資產趨勢的加速。

瑞銀近期對全球央行客戶的內部調查顯示,2025年以來各國央行仍在增持人民幣與歐元資產。桂林認為,中國債市有望在未來3年至4年迎來新一輪持續的資金流入。

“美元資產的不確定性促使主權基金、養老金等長期資金重新尋找非美元避風港。”桂林表示,最近幾個月,包括歐洲、美國的投資者,都在考慮要不要把美元資產分散化到非美元的資產,中國債券市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自2019年以來,中國債券先后被納入彭博的全球綜合指數、摩根大通的全球政府債券指數、富時羅素的世界國債指數,外資流入量激增。“債券通”機制的推出也進一步優化了投資渠道,推動了大量被動資金流入。

“外資在境內債市的占比仍處于低位,這意味著未來仍有巨大增長潛力。”桂林表示,在全球市場波動加劇、美國政策不確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中國境內債券或將值得被重新評估。

未來或拓展至信用債

在中國債券市場當前結構中,利率債占比約62.3%,信用債占比約37.7%。其中,利率債主要由中央、地方政府及政策性銀行發行的債券構成;信用債則主要包括國企和非國企發行的信用債券等。

外資機構仍偏好流動性最好的利率債。“約3000億美元配置于中國國債,1000億美元配置于國開行等三大政策性銀行債,另有數百億美元流向銀行大額存單。”桂林解釋,外資大規模進入中國債市僅始于2016年CIBM渠道開放,投資者會先買入熟悉、安全的品種。

未來外資機構的偏好或拓展至信用債及資產支持證券(以下簡稱ABS)。桂林透露,瑞銀的境外客戶已開始深入研究中國信用債及ABS等品種,信用債具有絕對收益率優勢、ABS具備多樣化底層資產優勢,預計將成為下一階段外資增配的方向。

目前流入中國債券市場的外資大多是中長期配置。桂林解釋稱,外資機構的主力是大型央行、養老金、保險公司等專業性機構投資者,偏向中長期配置。同時,人民幣債券納入三大全球指數后,被動資金持有的指數基金也往往是中長期配置。此外,中長期配置往往能享受低相關性、低波動性、資產配置分散化投資的好處。

看好人民幣資產

中國債券市場對外資機構來說,具有規模大、開放度高、相關性低、波動率低等多重優勢,在此背景下,“第三波配置浪潮”才剛剛開始。

除了瑞銀,多家外資機構也看好中國債市的機遇。聯博基金固收及多資產市場策略負責人驥宇介紹,中國人民銀行對資金面依然有所支持,在資金面出現收斂時往往會通過增加凈投放的方式進行呵護。

在配置策略上,驥宇介紹,考慮到中國利率債的中長久期品種與短久期品種之間的期限利差有所回暖,而信用債的信用利差繼續處于相對低位,投資者或可擇機增加對中長久期利率債的關注,同時降低信用債的久期敞口。

在宏觀和政策利好因素的支撐下,人民幣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角色變得日益突出,更多外資“新面孔”陸續參與人民幣債券市場。7月24日,摩根士丹利在中國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20億元定向債務融資工具,發行期限5年,發行利率1.98%。7月下旬,寶馬集團成功發行年初至今首筆總規模35億元人民幣的一年期及三年期人民幣債券。

自今年6月份以來,受人民幣國際化以及外資發行人和投資者多元化融資渠道需求的驅動,熊貓債發行量激增。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8月3日,今年以來銀行間市場熊貓債發行規模為1166.50億元。其中,外國政府類機構、國際開發機構和跨國企業熊貓債發行活躍,發行金額占比達50%,較2024年全年上升27個百分點。

中誠信國際團隊認為,人民幣債券市場吸引外資主體的因素包括募集資金使用靈活、政策支持、避險屬性等,其本質原因是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重要性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隨著更多發行人和投資人的參與,市場活躍度和流動性繼續提升,將有利于外資機構首次融資和再融資。

(毛藝融)

【責任編輯:曹靜】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