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久久久久女教师免费一区-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這個夏天,新疆“果盤”端上全國餐桌

這份“甜蜜事業”背后,是新疆以得天獨厚的水土條件為依托,發力精細化管理,延伸產業鏈,拓展銷售網絡,讓水果“出圈”的生動實踐。

這個夏天,新疆“果盤”端上全國餐桌

來源:工人日報    2025-08-15 14:52
來源: 工人日報
2025-08-15 14: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盛夏時節,新疆廣袤的土地上處處洋溢著甜蜜的喜悅。阿克蘇地區溫宿縣托甫汗鎮酒花樓村的瓜田里,翠綠的瓜藤鋪滿地面,西瓜被整齊碼放在田邊;庫車市的葡萄架掛滿晶瑩果串,不遠處的桃樹枝頭,一抹緋紅壓彎了枝條。

這個夏天,“新疆果盤”再次火遍全國,“金果子”招牌愈加亮眼。這份“甜蜜事業”背后,是新疆以得天獨厚的水土條件為依托,發力精細化管理,延伸產業鏈,拓展銷售網絡,讓水果“出圈”的生動實踐。

提升種植品質,全方位精細化管理

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的萬畝紅棗示范基地內,不僅有累累碩果,還有分布其中的現代化監測設備——小氣候監測站、蟲情監測站、土壤墑情監測站……若羌縣紅棗科學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艾和太爾·蘇來曼介紹道:“這些設施可以實時監測土壤濕度、光照強度和溫度等關鍵指標,讓棗農精準掌握水肥管理的節奏,大大提高了種植效率。”

若羌縣素有“中國紅棗之鄉”美譽,但早年紅棗種植技術粗放,棗農芒力克·艾合買提回憶道:“最初,我們是在棉花地里套種紅棗,面積小,產量也不高。”

隨著縣里疏密改造、節水灌溉、有機肥施用等技術推廣,紅棗種植走上精細化管理之路。芒力克也不斷學習新方法,不僅產量和品質雙提升,還帶動了周邊農戶一起致富,成為村里的致富帶頭人。

在喀什地區伽師縣,新梅管控也實現了精細化管理。當地為農戶發放“一戶一冊”的新梅管控月歷表,把全年農事細化到每個月。農戶圖爾迪·如孜學會了冬季修剪等關鍵技術后笑著說:“種了新梅,日子越過越好,越過越幸福。”

除此之外,伽師縣還建成42個農業氣象監測站,連續4年獲“氣候特優農產品”稱號,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高達99%。

延伸產業鏈條,田間到餐桌全程增值

在新疆廣袤的林果園里,品質提升只是第一步。果子掛滿枝頭后,如何讓它們走得更遠、賣得更好,成為擺在果農和地方政府面前的新課題。

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把目光投向產業鏈的“下半程”——通過延伸鏈條、深挖價值,讓一顆果子不僅在田間生金,還能在加工車間、物流通道和消費終端持續創造收益。

“過去主要賣鮮果,利潤有限。”中國工程院院士喻景權在分析伽師縣新梅產業時提出,“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是發展壯大特色產業的重要舉措。”

為了突破這一瓶頸,伽師縣引進京東、匯源、百果園等一批知名企業。從高標準種植基地到智能分選車間,從精深加工廠到冷鏈物流網絡,一條貫通生產、加工、流通的完整產業鏈在這里落地生根。同時,依托現代加工技術,伽師新梅完成了從單一鮮果到果干、果汁、果醬、果酒等系列產品的蛻變,實現田間到餐桌的全程增值。

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羅布麻產業同樣在延鏈補鏈中“點草成金”。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姜黎介紹,“羅布麻全身都是寶,葉子可制茶入藥,花朵能釀蜜,桿皮可做板材。”

走進現代化的產研基地,羅布麻茶、蜂蜜、精干麻纖維、木炭、妝護等系列產品琳瑯滿目。據姜黎介紹,羅布麻全產業鏈產品中,僅粗纖維一項,每畝就能帶來近2000元收入。

做強倉儲物流,構建立體銷售網絡

產業鏈延伸讓果子價值倍增,但要真正走向全國、走進千家萬戶,還需跨過流通和銷售這道關口。如何讓一顆顆精品水果在離開枝頭后依然保持最佳狀態,并高效抵達消費者的餐桌,成為新疆林果業“出圈”的又一關鍵。

喀什地區盛產英吉沙杏、新梅、葡萄、紅棗等優質鮮果,但短保期和高運輸要求曾是瓶頸。近年來,喀什完善縣鄉村三級服務網點,強化倉儲保鮮體系,打造集產地集散、倉儲物流、信息發布和低溫配送于一體的綜合中心;依托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立起高效的多式聯運體系,為鮮果插上“保鮮翅膀”。目前,喀什地區已培育物流企業286家,建成冷藏冷凍庫2618個,總庫容突破103萬噸。

有了硬件,還需暢通銷路。喀什探索“線上+線下”雙輪驅動:線上,組建千人直播矩陣,依托京東、抖音等平臺實現“一鍵直達”消費者;線下,開展“萬里行”推介活動,精準對接全國21個重點城市果品市場。

“2020年,我們團隊第一次來伽師縣,就被當地新梅的品質驚艷到了。”嘉興悅好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月好說:“從2020年至今,我們的采購量每年翻倍增長,消費者對伽師新梅的口感贊不絕口。”如今,他已在伽師新梅展銷會上與當地簽下2萬噸、4億元的大單。

曾經“養在深閨”的新疆優質水果,如今正以最佳賞味期出現在全國各地餐桌,化身助農增收的“金果子”,讓新疆林果業在更廣闊的市場上“出圈”亮相。新疆“果盤”香飄四海,不僅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也展現了新疆特色林果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可能。

【責任編輯:曹靜】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