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記者從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獲悉,針對賽事經濟、戶外運動、商旅文體健等體育產業相關領域,體育總局等多部門將推出一系列具體舉措,進一步挖掘體育消費市場潛力,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靜介紹,日前發布的《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20條舉措,主要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總體發展目標清晰,二是下決心做強體育消費市場,三是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宏觀層面,《意見》提出到2030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7萬億元。微觀層面,則要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體育企業和體育賽事。同時,《意見》強調,要聚焦好產品、好服務、好體驗,做強體育消費市場,一方面,加大高水平賽事活動、戶外運動內容、優質體育用品供給,加快培育經營主體;另一方面,重視消費需求和消費體驗,積極豐富消費場景和活動。此外,《意見》還要求切實增強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既強調增強人才、金融、場地等要素的支撐力度,又強調行業融合、區域協調、數字賦能等創新舉措。”李靜說。
值得關注的是,圍繞體育產業的各個方面,相關部門紛紛推出相關舉措,全方面激發產業發展活力。
今年以來,“蘇超”等體育賽事熱度持續高漲,賽事經濟正在成為體育產業的重要發展活力。
“競賽表演業是體育產業的重要內容,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廣,對促進消費、擴大投資、推動經濟增長發揮著重要作用。”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司長楊雪鶇表示。
楊雪鶇提到,體育總局將加快編制“十五五”體育產業發展規劃,對賽事經濟發展進行統籌謀劃和部署。同時,聚焦聯賽“含金量”,推動足球、籃球、排球職業聯賽的建設,培育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自主IP賽事。為提升群眾觀賽體驗,將優化實施體育賽事實名制等管理,配合打擊倒賣賽事門票等違法犯罪行為。此外,還將促進賽事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一日觀賽,多日停留”特點,放大“票根經濟”效應,系緊城市與賽事活動的人文紐帶。
針對戶外運動產業的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負責人陳俊表示,發展戶外運動產業,對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運動健康新需求,促進綠水青山更好向金山銀山轉化,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都具有積極意義。
“我們正在推動將發展體育產業和戶外運動有關內容納入‘十五五’規劃綱要和相關專項規劃,把發展戶外運動作為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工作統籌部署。同時,將統籌好中央資金、體育彩票公益金等渠道的資金,加大對符合條件的戶外運動場地設施、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的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對符合條件的戶外運動企業加大信貸投放。”陳俊說。
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司長孔德軍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會同體育總局等相關部門,重點從“辦活動”“強創新”“優環境”三個方面推進商旅文體健融合發展。
“我們將指導地方持續舉辦美食薈、旅游季等形式新穎、特色鮮明、跨界融合的活動,積極培育服務消費新熱點。加快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建設,更好支持發展首發經濟,創新多元化服務消費場景。推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擴圍升級,改造提升步行街、商圈,將商旅文體健資源要素串點成線,培育‘旅游+’‘美食+’‘體育+’等融合消費新增長點。”孔德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