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發展的政策信號持續釋放。專家表示,民間投資對穩就業穩經濟具有重要作用,需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空間,支持民企更好參與重大項目建設;同時,聚焦民企關切,嚴格落實招標投標領域相關制度規定,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引導民企“向新”發展
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積極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數據顯示,截至9月14日,全國正在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12126個、總投資額10.26萬億元。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集中向民間資本新推介項目3200余個、涉及項目總投資超3萬億元。
項目推介為民間資本注入強勁投資動力。為進一步拓展民企投資空間,一系列針對性的支持舉措正醞釀出臺。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李超日前透露,將抓緊研究出臺促進民間投資發展的政策舉措,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對鐵路、核電、油氣管道等領域重大項目設定民間投資參股比例的最低要求,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民間投資項目發行基礎設施REITs。
值得關注的是,在聚焦擴大民企傳統重點領域投資空間的同時,政策加力引導民營企業向創新領域布局,培育民間投資新增長點。9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支持民間資本加大新質生產力、新興服務業、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
對于引導民企“向新”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張鎧麟日前表示,將凝聚國企和民企合力,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揮機制靈活、創新力強的特點,跑出更多勇攀高峰的技術創新“黑馬”。
招投標改革穩步推進
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業內人士建議,嚴格落實招標投標領域相關制度規定,保障中小企業政府采購預留份額,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等對民間投資項目的支持力度。
在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白彥鋒看來,嚴格落實招投標領域的相關制度規定,有助于為民間投資提供公平競爭的廣闊舞臺;保障好中小企業政府采購預留份額,將為民間投資提供“真金白銀”的支持;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等對民間投資的支持力度則可以通過財政貼息等多種形式有效撬動更大規模的民間投資。
在招投標領域,去年以來,有關部門加快推進招投標制度機制改革。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顯示,一年多來,招投標改革穩步推進,民營企業參與招投標更加積極。今年1-7月,工程建設領域中標民營企業達36.6萬家,同比增長11.9%;民營企業中標項目數量占比達76%。
為進一步推動招投標市場規范健康發展,李超表示,將會同有關方面加快推進招標投標法修訂,完善招標人主體責任落實、招標代理機構管理等制度機制,推廣全國統一的遠程異地評標和專家庫共享技術標準,有序拓展招投標領域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場景,強化監管機制創新,加大突出問題治理力度。
破除各種隱性壁壘
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是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保障。專家認為,為讓民企真正敢投資、有回報、能發展,必須精準對接企業訴求,解決市場準入、權益保障、政策落地等方面的問題,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破除限制民間投資的各種隱性壁壘,加強創新支撐和融資支持,以制度保障為民營企業參與市場競爭保駕護航。
為保障各類經營主體依法平等準入,今年以來,多項政策陸續落地: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再度縮減,增強了民營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底氣;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辦法施行,有效提升公平競爭治理水平。
在強化民營企業權益保障、打消投資顧慮方面,白彥鋒表示,要增強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當中的法治契約精神,在確定相關項目投資績效的同時,及時償還民間投資的欠款、完善民間投資的退出機制,保障民間投資獲得合理回報,打消制約民間投資的后顧之憂,使民間投資能夠不斷擴大再投資,進一步暢通國民經濟大循環。
聚焦民企關切,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建議,加強政企常態化溝通機制建設;同時,健全政策落實監督機制,涵蓋政策制定、執行和評價等各個環節,如明確對限制民營企業參與招投標、設置不合理資質門檻等行為的認定標準。
在為民營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拓寬投資渠道方面,政策也釋放出積極信號。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表示,將加快設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從近期多地有關會議信息來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既包括傳統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也包括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專家認為,這表明新興產業投資有望迎來新的政策支持。
(歐陽劍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