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賀銓:提速降費不是運營商一家的事
近日,國務院提出“城市寬帶要免費提速40%以上”等5項舉措,工信部隨后提出明確要求運營商提速降價和2017年發展目標。但不少網民對此后3大電信運營商推出“提速降費”舉措并不買賬。《經濟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光纖傳送網與寬帶信息網專家鄔賀銓。
記者:從全球來看,我國寬帶網絡的速度和資費究竟處于什么水平?
鄔賀銓:我國寬帶網絡發展,歷史欠賬較多,但從2013年國務院發布《“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之后,我國寬帶發展進入快速提升階段,但是距離全球領先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根據美國Akamai公司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固定寬帶平均網速全球排名82位,還有一個數據的排名更低——人均國際干線帶寬。2013年,全球平均52kbps,中國平均4.3kbps,非洲平均8kbps,中國不僅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僅為非洲的一半。
不過,還應當看到的另一個客觀事實是,2013年中國人均GDP排名全球第八十六位。對比網速排名第八十二位來看,我國寬帶網絡發展與經濟發展處于同一水平線。網民希望我國網速媲美發達國家,遠遠超出我國經濟發展所處階段,不夠現實。同時,我國地域遼闊,城鄉差異較大,用整個國家的均值與中國香港、新加坡、韓國相比,也是不科學的。事實上,北上廣這些城市的寬帶網速單獨拿出來排名,都會比較靠前。
記者:近期,3大電信運營商推出“提速降費”舉措后,不少網民并不買賬,覺得沒誠意,您怎么看?
鄔賀銓:對“提速降費”的要求,電信運營商的響應還是很及時的,也有一定力度。網民的不滿主要針對資費。可以看出,網民對移動業務的關注高于固網業務,對資費的關注高于網速。有些網民表示,不需要速度那么快,只要降價就行。另一個方面的原因是,運營商此次降價力度雖然不小,但主要是針對高速網絡或高端用戶。我國的現實情況是,低速網絡用戶占大部分,特別是移動通信領域,現在4G用戶占比還不到七分之一。總的來看,主要是廣大低消費用戶認為實惠不夠。
至于運營商是否有誠意,現在說還為時過早,“提速降費”不能一蹴而就,運營商承諾的時限是2015年年底,現在還有6個多月的時間,網民不妨多些耐心。提速降費也不是電信運營商單獨層面的事情,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國務院《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對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國資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環保部等部委以及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具體工作安排和分工,政府還提出開放寬帶接入市場,引入民營資本,促進競爭,現在關鍵是《意見》能否落實到位、何時落實到位。而且,在寬帶“提速”中,互聯網企業也要擔負起責任。運營商的網絡速度提升了,如果內容服務商依然存在服務器流量和中繼線帶寬的瓶頸,用戶的上網體驗也不會好。
記者:大規模寬帶普及提速,需要5至7年甚至更久的投資回報周期,在2014年3大運營商全面遭遇“收入、利潤下滑”的時期,這對運營商來說是不小的負擔,您怎么看?
鄔賀銓:提速降費難度是有的,但空間也是有的。首先,提速降費的潛力來自于技術的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網絡建設成本會大幅降價。其次,規模效應讓提速降費成為可能。數據顯示,目前我國4G用戶占移動用戶八分之一,3G+4G用戶占49%,還有一半的用戶是2G用戶,移動寬帶的發展空間還有很大。建網投資成本雖然很高,但隨著網民規模的增加,邊際成本將遞減。第三,新的增長點會促進提速降費。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以及新業態、新形式的消費形成,也會帶動寬帶使用率的提升。第四,運營商要從管理要效益。國有企業的改革會遇到一些體制約束,但國家正在加大國有企業改革的力度,機制體制上可能有一些突破,這對運營商將是機會。
記者:那么,“提速降費”對運營商來講到底意味著什么?
鄔賀銓:對運營商來講,“提速降費”是難得的發展機遇。雖然一段時間老百姓對運營商的態度褒貶不一,但寬帶越來越受到政府和老百姓的重視是不爭的事實。一方面,過去因為用戶對于寬帶提速的熱情不高,對于光纖到戶的改造有所抵觸等,造成了光纖到戶的覆蓋用戶數與實際用戶數嚴重不匹配,制約了寬帶的發展。另一方面,寬帶網絡不被社會重視,其基礎設施的重要性被忽略,進入小區難、入戶難是寬帶建設的難點。寬帶中國戰略中提出寬帶網絡是國家戰略性的重要基礎設施。國家也明確表示,支持建設國際干線、建立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利用無線頻率占用費等來補償農村和邊遠地區的網絡建設投資。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常態,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此背景下,“互聯網+”戰略應時推出。首先,基于互聯網的創業和創新,門檻較低,對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和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另外,利用信息通信技術,特別是互聯網平臺,可以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新的領域創造新的業態。必須看到的是,寬帶網絡作為國家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正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落實“互聯網+”戰略的根本與基石,而“提速降費”是國家經濟發展到現階段對寬帶網絡的要求。運營商更應該抓住這個機會,發揮在數字消費、拉動信息產業鏈發展、擴大就業中的巨大作用。
相關報道


- 美國加州伯克利公寓陽臺坍塌 6人死亡7人重傷
- 紐約時報:中國股市暴漲令人擔憂
- 美學者:中國比美國更能產生有能力的領導人
- 美國地產大亨宣布競選總統 曾逼奧巴馬亮出生證
- 美退伍軍人因持刀闖入白宮被判入獄17個月


- 美國加州伯克利公寓陽臺坍塌 6人死亡7人重傷
- 紐約時報:中國股市暴漲令人擔憂
- 美學者:中國比美國更能產生有能力的領導人
- 美國地產大亨宣布競選總統 曾逼奧巴馬亮出生證
- 美退伍軍人因持刀闖入白宮被判入獄17個月